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赵本山:草根逆袭背后的生存哲学

古德爆 · 昨天 10:35
在沈阳中街刘老根大舞台的鎏金匾额下,一个身高不足1米7的东北汉子,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逃荒少年到文化商业帝国的传奇跨越。这个被称作"中国最会赚钱的农民"的男人,始终保持着对生存法则的清醒认知。
1.jpeg

1963年的辽北寒冬,6岁的赵本山蜷缩在火车车厢里开始逃荒之旅。当同龄人在学堂读书时,他在田间地头挥动镰刀;当别人谈论理想时,他正为凑齐学费捡废铁换钱。这种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命体验,塑造了他独特的底层视角。二十年后,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智慧,让他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创造出"卖拐三部曲"等经典作品,将市井智慧转化为全民笑料。


本山传媒的崛起印证了赵本山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。他
2.jpeg

敏锐捕捉到东北民间艺术的市场潜力,通过《刘老根》《马大帅》系列电视剧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。不同于单纯的艺人身份,他将二人转剧场升级为文化商业模式,开创了民间艺术资本化的先河。这种转型背后是对文化消费市场的深刻洞察——当高雅艺术占据主流时,他选择让市井文化登上大雅之堂。
如今坐拥百亿资产的赵本山依然保持着农民般的节俭习惯。他的办公室始终摆着那把用了三十年的藤椅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习惯从未改变。这种近乎执拗的务实精神,支撑着他在文化产业浪潮中持续领航。从春晚小品到影视制作,从剧场演出到网络直播,他始终遵循着最朴素的商业逻辑:扎根人民需求,创造大众娱乐。


这个没有背景的东北农民用亲身经历证明:在市场经济浪潮中,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往往比学历更重要。当他站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敲钟时,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财富神话,更是一个文化商人对中国乡土文明的现代诠释。#赵本山#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