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彬闲谈 发表于 6 天前

费翔情绪危机背后:不婚不育者的晚年困境与出路

“我从未想过,孤独会以这种方式吞噬我。”近日,64岁费翔在私人聚会中情绪崩溃的视频引发热议,让不婚不育群体的晚年生活这一话题,再次进入大众视野。一直以来,费翔以潇洒的独身形象示人,舞台上光芒万丈,生活中自由随性。可如今,他掩面痛哭的画面,撕开了“独身主义”的美好幻想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
费翔的困境并非个例。年初,他因心脏病独居入院,手术签字时竟无人陪伴;疫情后,演唱会取消,社交圈逐渐萎缩,生日也只有助理相伴;3亿财产捐赠争议,还引发了侄辈争产诉讼,家族关系陷入僵局。为了排解孤独,他收养流浪猫狗,甚至被拍到深夜对它们自言自语。事业上,舞台是他唯一的“家人”,一旦退休,身份认同的缺失或许会让他陷入更深的迷茫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
从宏观数据来看,不婚不育群体的晚年生活也不容乐观。据国家统计局预测,到2050年,我国独居老人将达1.5亿,其中27%明确选择不婚不育。北京安定医院研究表明,60岁以上未婚者抑郁症发病率是已婚者的3.2倍。在经济层面,上海养老院数据显示,无子女老人需多付45%费用才能获得同等护理;司法案例库也显示,近五年独身老人财产被骗案件量年增18%。社会支持体系方面,78%安宁病房要求家属签字,独身者常被拒收,独居老人突发疾病平均延误救治时间达2.7小时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
面对这些问题,我们并非束手无策。个人层面,可提前做好规划,40岁前设立意定监护,指定信托机构管理医疗决策;参与“时间银行”,用专业技能兑换未来照护时长;合理配置资产,购置养老社区优先入住权。社会也在积极探索,深圳试点“独身者互助养老公证”,鼓励非血缘家庭共担责任;科技也在助力,独居智能监测系统能实现跌倒自动报警、用药提醒。在心理层面,我们要直面孤独,培养享受独处的能力,借鉴日本“终活热”,提前规划身后事,让生命更有尊严。
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
费翔擦干眼泪哼起《故乡的云》的画面令人动容,也让我们深思:我们推崇的不婚不育,究竟是理性选择,还是对亲密关系的逃避?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费翔情绪危机背后:不婚不育者的晚年困境与出路